巧夺天工 游鱼戏石 创新传承——徐永泽

鱼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,在很多艺术品中都会出现,有的大气,有的娇美,有的简单,有的复杂……不管是哪种形式都是人们对自然的一种崇拜和欣赏。

《寻音》徐永泽喜欢鱼,但并不是他喜欢钓鱼或是吃鱼,而是他喜欢雕鱼,用青田石雕鱼。青田石雕讲究的是巧雕,因材施艺。徐永泽的金鱼花枝招展,自由自在,它们畅游在水草间,悠闲的吐着泡泡。徐永泽说,他雕的鱼不仅个体生动活波,而且在构图上它们游不出画面。徐永泽的作品《寻音》因材施艺、因色取巧,运用了镂雕、透雕、浮雕等多种创作手法,首先将顶部的红黄冻石雕刻成一群金鱼,金鱼中有的为鹅头、有的是虎头、还有的是高头,眼睛有的是龙眼、有的是朝天眼、还有的是水泡眼,它们形态各异,成群结队但却错落有致,自由自在的在水中遨游,仿佛在认真仔细的倾听着某种声音,简直栩栩如生。中部的灰白色冻石则被雕琢为一只巨大的海螺,为金鱼托起了一片空间。整件作品造型生动,布局合理,是金鱼类题材作品中的一件珍品。

徐永泽 | 浙江青田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

徐永泽,1975年9月生于石雕之乡青田,现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、高级工艺师、青田县石雕行业协会常务理事。16岁开始学艺,入林伯正先生门下,为青田石雕泰斗林如奎大师第三代传人。并先后在丽水学院、中国美院、温州大学、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专业知识,艺事日进。传统技艺精堪,擅花鸟、水底鱼类创作,深得林大师衣钵。作品内容取题多为生活中常见之物,花鸟虫鱼,皆有所涉,对金鱼创作尤为情深,别开生面。风格以写实为基本倾向,善于用色,精于造型,富有生活气息。其作品深受社会各界好评,屡获大奖。此外,艺事之余喜舞文弄墨,多篇佳文发表于专业刊物。

《连年有余》“我雕鱼喜欢‘深涧游鱼乐不知’的感觉,就像生活一样,蜕出尘世的欲望,知足便是福。”徐永泽说:“在作品《连年有余》中,我把流动的绿冻石巧雕成了一群欢快的鱼,把夹杂其间的黄色冻石雕成岩石。虽是一群山涧之鱼,却有着幸福的感知,这正是我所向往的生活。”手中有鱼,年年有余。从作品《寻音》到作品《连年有余》,徐永泽的技艺在精进,思想在升华,他所雕刻的鱼也已游进入人们的生活。对于青田石雕艺术的发展他想说:“青田石雕历史悠久,题材、艺术风格、技巧技艺都十分丰富,可发展必须创新。”

《清趣》创新与设计,一直以来是工艺美术所提倡的艺术行为。可现实中许多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依旧未被发掘出来。不过,就像苹果教父乔布斯说的:“创新无极限!只要敢想,没有什么不可能……如果你正处于一个上升的朝阳行业,那么尝试去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……”徐永泽在尝试,而且他已经学会用与时俱进的审美观看待艺术,用“走”出去的方式改变自己,改变思想,并在艺术设计中把生活融入。这样就像日本文化大师柳宗悦所讲,工艺美术服务了生活,那便有了生命。